很多家长很疑惑,为啥成绩好的爱学习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为啥我的孩子逃课逃学,厌学这么严重呢?今天来为大家解开迷惑。
一、厌学心理的形成机制
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的实验,叫做习得性无助实验。
"习得性无助"缘自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做的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但是无法逃脱。经过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但是狗子已经不会逃出笼子了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如果孩子在学习上一直受挫折,得不到成功,那么他们对学习就会彻底地失去信心和兴趣。
此外,孩子们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甚不明白学习是为了什么,导致缺乏内源性动力也是厌学的内在因素之一。
从外部环境来看,竞争压力大,求职环境以成绩和名校选人,而优秀的人往往居于少数,所以导致多数学生在学业上得不到成就感。
学校教育方式欠缺,教学内容枯燥,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对“成绩不一样的学生差别待遇,以及家长过高的期待和过于严格的要求都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
有数据调查显示,在中国有60%—70%青少年存在厌学、拒学心理,面对这个问题,家长和老师都应该给与这些孩子更多的援助和引导。
二、从内源触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想要克服孩子厌学,可以尝试让孩子体会到在学习上“成功的感觉”。这种成功可以是一次科学实验,可以是一次分数提高,可以是一次老师的认可和赞赏。关键在于让孩子克服孩子的“习得性无助”心理。
面对孩子苦学但是屡屡受挫的时候,不是质问他结果而是和孩子共同分析,努力了没有收获是否是学习方法问题,还是存在学科短板?如果能够从孩子的角度触发,给与孩子帮助,那么他们在学习上的习得性无助就会大幅度降低。
每个孩子都有探索世界的欲望,但是因为人的喜好不同,他们的兴趣和关注点也各不相同。了解孩子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发展,这无疑为他们的人生增添了更加多彩的内容。
而将兴趣和学习进行巧妙融合则可以让孩子提高对学业的接纳度。
喜欢绘画的人引导他关注达芬奇,进而了解历史;
喜欢舞蹈的人引导他关注著名作品和以及相关文学作品;
甚至喜欢玩游戏也可以引导孩子关注兵法策略,运用知识提高胜率......
克服孩子厌学是一门技巧,需要了解孩子,知道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但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观察入微,善于沟通。大部分的家长并不知道怎么从语言上引导孩子。如果孩子厌学心里实在严重,也可以求助心理医生。帮助孩子及时回到学习和成长的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