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北方飘雪整理
1、中府穴
主治证:咳嗽、气喘、胸痛、肩臂痛。(呼吸系统心身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症、心因性呼吸困难)。
作用:清热理气,平调呼吸。催眠中使呼吸平稳,上肢放松。
2、曲池穴
主治证:感冒、发烧、臂痛、上肢不遂、高血压、中暑、胃肠炎、皮肤病、荨麻疹、甲状腺肿大、舞蹈病、嗜睡症。
作用:祛风清热,活血通络,安神定志,具有深化催眠的作用。
3、臂臑穴
作用:宣肺通络,是肺部手术针麻要穴。催眠中有促进上肢血液循环,肌肉放松作用。
4、血海穴
主治证:腹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子宫出血、荨麻疹。
作用:养血清热,通经活络催眠中有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肌肉放松作用。
5、涌泉穴
作用:醒脑安神,催眠中常做排除热流及释放不良情绪用。
6、百会穴
主治证:中风、头痛、眩晕、癫痫、脱肛、子宫脱垂、鼻塞、发热、小孩腹泻、产后失眠。
作用:醒脑升阳,安神定志。催眠中有诱导加深催眠作用。
7、上星穴
主治证:头痛、目痛、鼻塞、鼻出血。
作用:宁心安神,祛风开窍。催眠中常与印堂穴配合。
8、风池穴
主治证:颈项强痛、腰、背、肩痛、偏(正)头痛、头晕、目眩、失眠、感冒、眼疾、鼻痛、耳鸣、哑、癫痫、面肌痉挛。
作用:安神定志,聪耳明目,催眠中按压可增加记忆力,称为“记忆的仓库”
9、安眠穴
主治:神经官能症、癫痫、失眠。
作用: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催眠中风池穴配合应用。
10、率角
主治证:偏头痛、眼红肿。
作用:醒脑开窍,凝神聪耳。催眠中常推按此穴,调畅情志。
11、耳门
作用:清热开窍,凝神聪耳。催眠中常用于推拿祛除不良情绪及唤醒应用。
12、太阳穴
主治证:偏正头痛、目疾、牙痛。
作用:安神止痛,清热除烦。催眠中常推拿按摩,用于加深催眠及排除不良情绪。
13、四神聪
主治证: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
作用:镇静安神,醒脑除烦。催眠中常用于排除不良情绪。
14、天突穴
作用:宣肺化痰、利咽开音。催眠中多用于调节呼吸。
15、膻穴
主治证:喘息、气喘、胸痛、噎嗝、产后乳少、乳腺炎、癔症、心律失常、癫痫等。
作用:降气宽胸,安神宁心。是催眠丰胸的要学。
16、神阙
作用:温阳回阳、理气安神。催眠中多用于能量不足的虚证。
17、气海
主治证:月经不调、子宫出血、白带多、阳痿、遗精、尿血、尿频、尿道痛、尿潴留、脐下绞痛、小腹痛、腹泻、便血、痢疾、胃下垂。
18、关元穴
主治证:月经不调、子宫出血、白带多、阳痿、遗精、尿血、尿频、尿道痛、尿潴留、脐下绞痛、小腹痛、腹泻、便血、痢疾、胃下垂。是强壮穴之一。
作用:培肾固本、回阳调经。是催眠治疗性功能障碍的要学。
19、内关穴
主治证: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要学,如胸肋痛、心绞痛、心悸、心动过速、过缓。还可治胃痛、呕吐(刺激手法要轻)、呃逆、癔病、哮喘、虚脱、妊娠恶阻。
作用:宁心安神,理气宽胸。催眠中有减缓心率、诱导加深催眠作用。
20、颊车穴
作用:通络止痛,活血理气。在催眠中能放松面部肌肉。
21、头维穴
主治证:偏头痛。
作用:醒脑明目、通经活络。在催眠中有镇静安神、醒脑明目,放松上额及面部肌肉,加深催眠作用。
22、角孙穴
作用:通络止痛。催眠中有安神醒脑,释放情绪,放松作用。
23、肩井穴
作用:通经活血,理气止痛。催眠中有放松肩背部肌肉,深化催眠作用。
24、翳风穴
主治证:耳鸣、耳聋、中耳炎、面神经麻痹、腮腺炎、牙关紧闭。
作用:清热止痛、开窍聪耳。催眠中有醒脑安神,提高脑功能作用。
25、足三里
主治证:本学治疗范围很广,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胃肠病:呕吐、胃病、腹胀、腹痛、消化不良、腹泻、便秘。
②头晕、头痛、高血压(灸本穴有降压作用)、失眠。
③感冒、流行性感冒。
④下肢前侧疼痛、瘫痪、腰痛。
⑤保健上有强壮作用,灸本穴可预防中风,也可缓解疲劳、调节免疫。
26、三阴交
主治证:治疗范围广,通治泌尿、生殖、消化系统疾病。
① 泌尿系统:水肿、小便不利、遗尿。
② 生殖系统:早泄、遗精、阳痿、阴茎痛、月经不调、子宫出血、痛经、白带多、阴道痛。
③ 消化系统:消化不良。
27、印堂穴
主治证:鼻病、目痛、头痛、眩晕、失眠、小儿惊风、产后血晕
作用:祛风止疼、宁心安神、催眠中诱导加深催眠作用。
主治证:咳嗽、气喘、胸痛、肩臂痛。(呼吸系统心身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症、心因性呼吸困难)。
作用:清热理气,平调呼吸。催眠中使呼吸平稳,上肢放松。
2、曲池穴
主治证:感冒、发烧、臂痛、上肢不遂、高血压、中暑、胃肠炎、皮肤病、荨麻疹、甲状腺肿大、舞蹈病、嗜睡症。
作用:祛风清热,活血通络,安神定志,具有深化催眠的作用。
3、臂臑穴
作用:宣肺通络,是肺部手术针麻要穴。催眠中有促进上肢血液循环,肌肉放松作用。
4、血海穴
主治证:腹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子宫出血、荨麻疹。
作用:养血清热,通经活络催眠中有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肌肉放松作用。
5、涌泉穴
作用:醒脑安神,催眠中常做排除热流及释放不良情绪用。
6、百会穴
主治证:中风、头痛、眩晕、癫痫、脱肛、子宫脱垂、鼻塞、发热、小孩腹泻、产后失眠。
作用:醒脑升阳,安神定志。催眠中有诱导加深催眠作用。
7、上星穴
主治证:头痛、目痛、鼻塞、鼻出血。
作用:宁心安神,祛风开窍。催眠中常与印堂穴配合。
8、风池穴
主治证:颈项强痛、腰、背、肩痛、偏(正)头痛、头晕、目眩、失眠、感冒、眼疾、鼻痛、耳鸣、哑、癫痫、面肌痉挛。
作用:安神定志,聪耳明目,催眠中按压可增加记忆力,称为“记忆的仓库”
9、安眠穴
主治:神经官能症、癫痫、失眠。
作用: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催眠中风池穴配合应用。
10、率角
主治证:偏头痛、眼红肿。
作用:醒脑开窍,凝神聪耳。催眠中常推按此穴,调畅情志。
11、耳门
作用:清热开窍,凝神聪耳。催眠中常用于推拿祛除不良情绪及唤醒应用。
12、太阳穴
主治证:偏正头痛、目疾、牙痛。
作用:安神止痛,清热除烦。催眠中常推拿按摩,用于加深催眠及排除不良情绪。
13、四神聪
主治证: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
作用:镇静安神,醒脑除烦。催眠中常用于排除不良情绪。
14、天突穴
作用:宣肺化痰、利咽开音。催眠中多用于调节呼吸。
15、膻穴
主治证:喘息、气喘、胸痛、噎嗝、产后乳少、乳腺炎、癔症、心律失常、癫痫等。
作用:降气宽胸,安神宁心。是催眠丰胸的要学。
16、神阙
作用:温阳回阳、理气安神。催眠中多用于能量不足的虚证。
17、气海
主治证:月经不调、子宫出血、白带多、阳痿、遗精、尿血、尿频、尿道痛、尿潴留、脐下绞痛、小腹痛、腹泻、便血、痢疾、胃下垂。
18、关元穴
主治证:月经不调、子宫出血、白带多、阳痿、遗精、尿血、尿频、尿道痛、尿潴留、脐下绞痛、小腹痛、腹泻、便血、痢疾、胃下垂。是强壮穴之一。
作用:培肾固本、回阳调经。是催眠治疗性功能障碍的要学。
19、内关穴
主治证: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要学,如胸肋痛、心绞痛、心悸、心动过速、过缓。还可治胃痛、呕吐(刺激手法要轻)、呃逆、癔病、哮喘、虚脱、妊娠恶阻。
作用:宁心安神,理气宽胸。催眠中有减缓心率、诱导加深催眠作用。
20、颊车穴
作用:通络止痛,活血理气。在催眠中能放松面部肌肉。
21、头维穴
主治证:偏头痛。
作用:醒脑明目、通经活络。在催眠中有镇静安神、醒脑明目,放松上额及面部肌肉,加深催眠作用。
22、角孙穴
作用:通络止痛。催眠中有安神醒脑,释放情绪,放松作用。
23、肩井穴
作用:通经活血,理气止痛。催眠中有放松肩背部肌肉,深化催眠作用。
24、翳风穴
主治证:耳鸣、耳聋、中耳炎、面神经麻痹、腮腺炎、牙关紧闭。
作用:清热止痛、开窍聪耳。催眠中有醒脑安神,提高脑功能作用。
25、足三里
主治证:本学治疗范围很广,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胃肠病:呕吐、胃病、腹胀、腹痛、消化不良、腹泻、便秘。
②头晕、头痛、高血压(灸本穴有降压作用)、失眠。
③感冒、流行性感冒。
④下肢前侧疼痛、瘫痪、腰痛。
⑤保健上有强壮作用,灸本穴可预防中风,也可缓解疲劳、调节免疫。
26、三阴交
主治证:治疗范围广,通治泌尿、生殖、消化系统疾病。
① 泌尿系统:水肿、小便不利、遗尿。
② 生殖系统:早泄、遗精、阳痿、阴茎痛、月经不调、子宫出血、痛经、白带多、阴道痛。
③ 消化系统:消化不良。
27、印堂穴
主治证:鼻病、目痛、头痛、眩晕、失眠、小儿惊风、产后血晕
作用:祛风止疼、宁心安神、催眠中诱导加深催眠作用。